以四时为纲 · 和合为用

不尚玄言,不离经验。以中医之理,解日常之病;以简明之文,述调养之道。

今日要语 · 平衡即良方

中医重“辨证论治”。同一症状,体质不同、时令不同、作息不同,所取方法亦异。
理在平衡:阴阳互济、脏腑相和、气血调匀,身心便自安。

经络与体质

基础

体质九分 · 先辨其本

关键词:平和/气虚/阳虚/阴虚/痰湿等

体质是调理的“起点”。同样疲乏,气虚当补气,阴虚需滋阴,痰湿则利湿化浊。先辨体质,后定方法。

“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;寒者温之,热者清之。”

经络

十二经 · 气血之路

关键词:手足三阴三阳

经络如道路,输布气血、联络脏腑。肩颈不舒,常与足少阳胆经有关;胃脘不和,多询手阳明大肠经。

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。”

作息

子午流注 · 顺其时

关键词:肝胆更替/脾胃所钟

肝胆主疏泄,宜早眠;脾主运化,重早餐。循时而作,比“多做一点”更有效。

“食当其时,药亦可少。”

针灸与方药

针灸

经穴取效 · 少而精

常用穴:合谷/太冲/足三里/内关

重“选穴对证”。头面热盛,合谷清上;情志郁结,太冲疏肝;脾胃虚弱,足三里健运。

方药

方以类聚 · 因人加减

思路:抓主证、辨主次、随症加减

方非“固定表”,人是“活的书”。如四君子益气、六味滋阴,遇痰湿则佐半夏茯苓,见虚热再酌知母黄柏。

安全

先问禁忌 · 再谈疗效

提醒:孕期/慢病/合并用药

任何调理前,先评估体况与药食相冲;循证与经验并重,安全优先。

四时食疗

疏肝养阳

多青绿,少辛辣。宜:菠菜、豌豆尖、枸杞芽。运动以舒展为主。

清暑益气

少油腻,多甘淡。宜:绿豆、莲子、冬瓜。切忌暴冷与过劳。

润燥养阴

增津液,护肺金。宜:梨、百合、银耳;少辛燥,多温润。

藏精温肾

重温补,慎大汗。宜:山药、羊肉、黑芝麻;早卧晚起。

调理案例(摘录)

失眠

肝郁化火 · 以疏泄清心为主

症见烦躁、目胀、夜难寐。取太冲、神门;佐酸枣仁、茯苓。两周后入睡时间明显提前。

脾胃

运化不健 · 健脾和胃

倦怠、纳差、舌淡苔白。灸足三里,食淡暖,佐山药茯苓,渐复食欲与体力。

颈肩

络阻不通 · 通则不痛

久坐肩颈僵硬。取肩井、外关配合轻运动拉伸,一周内酸痛显著缓解。